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互聯網 2021-11-22 12:03:17
11月1日,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在濟南開幕。被譽為“工業4.0之父”的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Henning Kagermann(孔翰寧)通過視頻連線做了《先進制造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主題演講。
孔翰寧認為,工業4.0的許多原則已得到實施,然而,還有其他主題既沒有完成,也沒有得到大規模實施,他們需要持續的關注,特別是對數字孿生的利用。
數字孿生的利用需要持續關注
孔翰寧介紹,我們2030年的遠景和目標很好契合了此次大會的主題——“新動能 新生態 新格局”。
從新動能看,工業4.0的許多原則已得到實施,例如,所有的生產數據都加以捕獲、存儲和分析;狀態監控、即接入即生產、預測維護等概念,自主信息物流和人機協作也已到位,制定了國際標準;將物聯網定義為管理共享,創建數字孿生的關鍵工具,涵蓋數字工廠的方方面面。基于智能服務的數字商業模式正在驗證中。
然而,還有其他主題既沒有完成,也沒有得到大規模實施,他們需要持續的關注,特別是對數字孿生的利用。
必須加強人工智能工具和方法的利用
孔翰寧介紹,德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還在德國國家工程院成熟度指數的第三階段,該階段指的是有能力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在計算機化和連接性之后從工業3.0到工業4.0的第一步。只有10%的企業處于第四階段,即透明度,能理解發生了什么。5%處于第五階段,即可預見性,為未來事件做好準備,為第五階段和第六階段做好準備,即適應性。
“我們必須加強對各種人工智能工具和方法的利用,貫穿感知理解到可靠行動和學習的整個周期,最終目標是零缺陷生產。”
孔翰寧說,5G保證了實時,讓實時遠程操作成為可能,這是社交隔離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雇傭具備專業能力的團隊和機構可以實現新的工作方式。
智能產品將更多地被設計成平臺模式,包含各種接口,協調業務合作伙伴組成生態系統,提供免費的軟硬件、軟應用程序,以提供增值服務。
德國一份報告顯示,智能工廠的使用案例能保證質量,但再次重申,大批量規模化的問題仍懸而未決。
數字化是實現循環經濟的主要動力
在新生態方面,孔翰寧介紹,幾年前,德國提出了德國循環經濟倡議,其背后的思想是從系統中去除廢物,從設計和生產到回收和再制造出發,提高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生態效益。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交通,在歐洲,一輛乘用車的使用時間平均只有2%,通過自動駕駛車隊的拼車出行,這一比例能提高到20%。
顯然,數字化是實現循環經濟的主要動力。因為它支持兩大強大杠桿——虛擬化和共享,且對環境有益。這就是為什么要在資產管理共享中實現數字孿生。作為一種基于智能服務的商業模式,這是邁向新生態的重要一步。
互聯數字經濟要繼續保持國際合作
孔翰寧介紹,資源消耗不再與經濟增長掛鉤,共享不僅是新生態的一個重要杠桿,也是這次會議的第三個主題——新模式,這里所指的是共享數據所產生的巨大價值。然而,為了獲得其中的價值,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網絡安全與信任。
在工業4.0,數據交換已經是一個既定的概念,這通常是基于公司之間的雙邊協議,并且僅限于非時效性聚合數據。
在工業4.0之中,需要在價值網絡的許多數字之間直接交換實時機器數據,這為網絡攻擊帶來了新的漏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一直擔心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以及在數據共享中所產生的價值中獲得公平份額。
因此,目前的挑戰在于為開放數據生態系統的成員建立任務與數據供應鏈和數據主權。幾年前,國際數據空間已經解決了這一挑戰。
在一個互聯的數字經濟中,數據庫值的生成將取決于全局數據空間,保證地址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這就是為什么工業4.0平臺會推動數據空間工業4.0的形成。
“數字孿生、機器人團隊的數字工廠,基于智能服務理念的數字化商業模式,以及由去中心化的聯合數據交換支持的全局數據空間,是互聯數字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繼續保持國際合作,我相信第一屆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將加強和證明中德合作是強強聯手,幫助雙方共同塑造創新文化。”孔翰寧說。